婴幼儿脑损伤急性期治疗,这些方法可以了解一下!
关于药物相关性性跌倒的预防管理措施,该专家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婴幼儿脑损伤是指婴幼儿时期由于各种围产期高危因素、感染、创伤、意外窒息、中毒、脑血管病等所致的中枢神经损伤。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分会儿童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专家共识》,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对婴幼儿脑损伤治疗有一定循证医学依据的方案。以下为该专家共识中关于婴幼儿脑损伤急性期治疗建议内容。
急性期脑保护治疗
脑损伤急性期和早期主要采用神经保护治疗,目的在于阻断神经细胞损伤所涉及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恶性循环,减轻毒性通路的活化和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和再生。
支持治疗 维持重要生命体征、脑灌注压、血气、血糖、循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内环境稳定和各器官功能正常(推荐级别:1B)。
对症治疗 镇静止惊、脱水降低颅内高压、退热或止血、止吐等处理,以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治疗(推荐级别:1B)。
病因治疗 加强孕产期保健,预防早产、宫内感染和缺氧,提高NICU 诊疗技术水平,减少围产期脑损伤。根据病因的不同,积极予以相应的治疗(推荐级别:1B)。
推荐胎龄≥ 36 周且出生体重≥ 2 500 g 的中、重度HIE 患儿,在出生6 h 以内接受选择性头部降温或头部降温联合轻度全身降温(33~35℃)治疗,且越早越好,持续48~72 h,复温时间需超过4 h(推荐级别:1A)。
但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后脑损伤、重度创伤性脑损伤、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疗效尚存争议,目前不建议应用(推荐级别:2C)。
不建议应用Ca2+ 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GABA 激动剂(吡拉西坦)、抗氧化剂(维生素E、维生素C、谷胱甘肽、依达拉奉)和促进脑代谢药物(脑活素、胞磷胆碱、奥拉西坦、左旋肉碱)治疗婴幼儿脑损伤(推荐级别:2C)。
建议在脑损伤早期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推荐级别:2C)。
B 族维生素(维生素B1、B6、B12)可辅助神经生长因子修复治疗(推荐级别:1D)。
目前不建议应用EPO 治疗早产儿脑损伤(推荐级别:2C)。
免疫治疗可干预急性期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细胞因子对脑组织的损害,从而保护脑功能。早期、大剂量和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细菌性脑膜炎可降低听力损伤和神经系统后遗症;激素对脑底脑膜炎型结核性脑膜炎越早用越好,剂量和疗程要适中(推荐级别:1B)。
支原体脑炎、重症病毒性脑炎和病毒感染相关性脑病可短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 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推荐级别:2D)。
免疫性脑炎、中枢性血管炎的急性期一般首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剂量和疗程视病情而定,重症或效果不佳可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或使用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等二线免疫治疗(推荐级别:1B)。
建议高压氧(HBO)治疗时间窗不超过急性期后3 个月,在纠正胎龄满37 周,生命体征稳定,呼吸道保持通畅,眼底检查无异常,无活动性出血及HBO 禁忌证的情况下,可尽早进行HBO 治疗,总疗程在40 次以内(推荐级别:2C)。
急性期康复治疗
新生儿给予发育支持性护理,改善NICU 环境,降低光线强度、减少噪音、减少医护人员活动和对患儿的操作。早产儿应模拟子宫环境,利用支撑物保持良好的体位,采用袋鼠式护理的方式降低疼痛反应、维持身体的稳态并增加舒适性。婴幼儿患者头部抬高15°~30°,帮助头、颈、肩、髋、膝等关节保持在正常位置和良好姿位。勤翻身、拍背、吸痰等护理(推荐级别:1B)。
多感官刺激 合适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及本体感觉刺激有助于受损神经系统树突的生长,改善突触间的连接,促进皮层功能恢复(推荐级别:1D)。
低频电刺激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可增加脑血流量,兴奋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刺激参数:方波、脉宽20~30 ms,电流强度10~20 mA,频率40~50 Hz,每次60 min,每天2 次,植物状态患儿疗程4 周(推荐级别:2D)。
HBO 治疗 见上述高压氧治疗(推荐级别:2C)。
药物治疗 儿茶酚胺能促效药金刚烷胺、吗啡受体拮抗剂纳络酮等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推荐级别:2C)。其他药物如胞磷胆碱、氯酯醒等证据质量极低,不建议应用(推荐级别:2D)。
生命体征稳定后积极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和全身肌肉按摩,以及翻身、坐立和站立训练等有助于神经功能修复(推荐级别:1B)。
出生体重>1 000 g、病情稳定者可于出生后12 h 内开始喂养;有严重围产期窒息、脐动脉插管或出生体重<1 000 g 者可适当延迟至24~48 h开奶。尽可能母乳喂养。母乳喂养量达到每日50~100 mL/kg、体重<2 000 g 的早产儿应使用母乳强化剂。胎龄≥ 32~34 周,吸吮、吞咽和呼吸功能协调的新生儿应尽早经口喂养;胎龄<32~34 周,或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或不能经口喂养者应采用管饲喂养,多采用间歇性重力喂养或推注法,每3~4 h 喂养一次,每次持续时间15~20 min;存在胃肠功能不良的新生儿应尽早开始微量肠道营养,以输液泵持续或间歇输注法经鼻胃管输注配方奶或母乳10~20 mL/(kg•d),可持续3~5 d。病情危重或不能耐受经肠道喂养的患儿应给予部分或全肠道外营养(推荐级别:1B)。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分会儿童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10):785-792.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